近日,由昆明市侨联与昆明市侨联青委会(以下简称“市侨青委”)共同举办的侨青圆桌论坛在昆明举行。本次论坛是市侨青委换届后举办的首次活动,来自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的80余位新侨、海归青年齐聚一堂,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积极建言献策。云南省侨联海外联谊部部长杨文泉,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、副主席毕娇娇、副主席张倩倩出席活动。
本次圆桌论坛邀请到来自教育、培训、国际贸易、信息科技等领域的四位海归人才,从学术前沿、产业结构、社会服务体系等多个角度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多轮研讨和思想碰撞 ,讨论了“跨国支付体系是否已经完善”、“云南民族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”等当今社会及青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。现场互动频频,干货满满。
来听一听这些侨界青年的声音。
上半场贸易主题:谭孟良(市侨联第十届委员、市侨青委副会长、云南艾瓦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、中国(昆明)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负责人)
——云南的物流体系要提升的空间相对还非常大,云南很多产品都是绕道广东或者广西发往海外,面向东南亚陆路和航空物流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,成本相对较高。云南的沿边优势要更好的发挥,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改善。
赵子恒(市侨联第十届委员、市侨青委副会长、新西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办事处主任)
——重点建设和完善空港经济区的综合冷链物流,引导冷链物流产业集聚发展。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、综合保税区相关政策,全力打造集采购、仓储、加工、包装、报检、通关、展示、交易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园区,并给予政策扶持。
胡若楠(市侨联第十届委员、市侨青委副会长、昆明世纪青年外国语培训中心校长)
——从大环境看,云南的外贸人才短缺,给企业的人才储备设置了障碍,进而推动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多元发展。从选才、用才、育才、留才多方面入手,方能促进人才储备的积极发展。
苏俊杰(市侨联第十届常委、市侨青委副会长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、云南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、国际非遗理事会专家委员)
——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。最近几年,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,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。
下半场文化主题:
苏俊杰—— 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紧密联系的,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是对人的文化权益的尊重、保护与发展。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需要关注人们多样化和变化的文化需求,把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人们的多样性文化需求结合起来,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,促进人的文化认同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。 简单来说第一步是提炼民族文化中的IP,或者核心内涵,第二步是通过创意、新媒体、营销手段等进行IP转化和营销。在营销中既需要考虑受众的消费偏好,又要重视民族文化持有者和社区的文化权益。
谭孟良—— 关于云南民族文化更好走出去的问题,我认为首先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,其次才可谈文化走出去。同时,我们曾经常说的“民族的即是世界的”,我并不完全认同,在我看来,只有世界能看懂、能听懂的民族文化才是世界的,才能走出去,所以如何用现代的方式去呈现我们厚重的历史与民族文化,是我们能否成功走出去的关键之一。
胡若楠——应该把旅游看作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程,而不是把旅游看作原因、把民族文化的影响看作结果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,应该从政策制定、项目规划初期就把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考虑,注重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的实现,不单纯谈保护或者开发。
赵子恒——对于云南来说,依托民族文化进行的旅游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,应该从理念和方法上做好民族旅游文化产业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。